武关

“秦之四塞”之一
武关,“秦之四塞”之一,是从东南出入关中的重要隘口,[1]位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东南部,地处长坪公路之南、东武关河的北岸,东、南、西三面临武关河。[2][3][4]春秋时期建关,当时名为“少习关”,战国时改为“武关”。[2]汉唐明清都有在此关附近征战的记载,刘邦黄巢李自成均在此留下了足迹。[1]
武关关城平面呈长方形,面积约4万平方米;建立在峡谷间一座较为平坦的高地上,关城周长1.5千米,城墙用土筑,略成方形;东西各开一门,以砖石包砌卷洞。关城西门上有“三秦要塞”四字,东门有“武关二字,内门额上有“古少习关”四字。关西地势较为平坦,但出关东行,就要经过盘曲狭窄的山路,山路两侧崖高谷深,极为险要。[2][4][5]
武关已载入《全国名胜辞典》,著名的武关八景分别为余光返照、石桥古渡、笔山鹿鸣、砚水鱼跃、龙潭古寺、白崖仙迹、莽岭神芝和玉泉串珠;名胜古迹有武关古城、秦楚分界墙、烽火台、全国核桃现场会纪念碑等。[2]此外,关城城内发现汉代云纹瓦当、文字瓦当、五角形陶水管道、绳纹瓦等;内外还多次暴露汉代墓葬、窑址。[4]

历史沿革

武关,春秋时称“少习关”,为“三秦要塞”,“秦楚咽喉”。清代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十四中说:“扼秦楚之交,据山川之险。道南阳而东方动,入蓝田而关右危。武关巨防,一举而轻重分焉。”《续修商志》载陈潜室日“自古入关有三道……一自东南而入武关为间道”。清人顾栋高诗:“武关一掌闭秦中,襄[yún]江淮路不通。”自春秋始,历来武关均设防守。为兵家必争。武关旧有城垣,北倚岩崖,南临绝涧,河水环东、西、南三面,城址横出河心。城东有四道岭,特别是吊桥岭高且陡峭,“上山一道,不容并骑”,为武关屏蔽。故史称其为“关中东南门户嗟不误也”,且有“秦关百二”(以二敌百)之誉。迄今尚有古“秦楚分界墙”一段,约300多米。古称商於道、商山道,是陕西东南部的重要门户,是古都长安连接荆襄、吴越的纽带。起自长安,经积道、[]上、芷阳、蓝田[yáo]上洛、武关、丹水、淅、郦等地至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