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服

古代君臣百官的议政之服
朝服,又称为“具服”,是古代在大祀、庆成、正旦冬至、圣节及颁诏开读、进表、传制等重大典礼时使用的礼服,其基本样式是衣裳制,东汉以后的朝服包括梁冠、赤罗衣、白纱中单、青饰领缘、赤罗裳、青缘、赤罗蔽膝。朝服也被汉文化圈国家广泛采用,包括日本朝鲜越南琉球均制定了朝服制度。

朝服形制

周代以前,中国的服装主要采用一种形制,即上衣下裳制。《礼记·玉藻》中就有"朝玄端,夕深衣"的记载,意思是说早朝为大礼,一定要用玄端朝服,到了夕朝,就可采用轻便一些的深衣。诸侯以天子之燕服为朝服。[1]朝服虽然可代替祭服用于祭祀,但主要用途还在于朝会,它是古代君臣百官的议政之服。
孔府旧藏明朝文官朝服全套
先秦皮弁、玄端为朝服,皆以十五升夏布为之,即二尺二寸幅内含一千二百缕的苎麻布。汉明帝制定朱衣朝服,后世朝服则所谓进贤冠、[jiàng]纱袍,以罗为之。一直沿用至明朝[2]大唐开元礼规定朝服包括:冠,帻,缨,簪导,绛纱单衣,白纱中单,白裙襦,赤裙衫,革带,钩[],假带,曲领方心,绛纱蔽膝,袜,[],剑,双绶。[]长三尺,上广一尺,下广二尺,其颈五寸,肩革带博二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