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虫

对人类有害的昆虫的通称
害虫是人类对一些虫类动物的定义,与益虫相反,主要分为昆虫类与非昆虫类,且种类与数量繁多。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害虫有蚊子、苍蝇跳蚤蟑螂等;这些小生物往往会对人类的生活、生产产生负面影响,甚至会给植物带来死亡与严重灾害。

基本简介

害虫(pest)是对人类有害的昆虫的通称。从我们自身来讲,就是对我们人类的生存造成不利影响的昆虫的总称。一种昆虫的有益还是有害是相当复杂的,常常因时间、地点、数量的不同而不同。我们易把任何同我们竞争的昆虫视为害虫,而实际上只有当它们的数量达到一定量的时候才对人类造成危害。如果植食性昆虫的数量小、密度低,当时或一段时间内对农作物的影响没有或不大,那么它们不应被当作害虫而采取防治措施。相反,由于它们的少量存在,为天敌提供了食料,可使天敌滞留在这一生境中,增加了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稳定性。在这种情况下,应把这样的“害虫”当作益虫看待。或者由于它们的存在,使危害性更大的害虫不能猖[jué],从而对植物有利。
当一种昆虫对人类本身或他们的作物和牲畜有害时,就被认为是害虫。即使是害虫,也不一定要采取防治措施,特别当防治成本大于危害的损失时。在计算成本时,不但要包括直接成本(如农药、人工等费用),也应包括那些有害农药对环境、人类的伤害代价。
害虫和益虫是相对而言的,益虫会做对人类有害的事,害虫也会做有益的事,只是程度不同罢了。如:蚂蚁有时是害虫,那是因为蚂蚁老是在人类食物乱爬、乱啃,很不卫生;蚂蚁又是益虫,它们会捕食农业害虫,控制其数量。有的蚂蚁吃了有益身体健康,可对一些病者治疗有帮助。蝴蝶和蛾幼虫可能会危害作物,但是成年后却会为植物传播花粉。有些害虫本身营养价值很高,可以被人类食用,或是成为治疗某些疾病的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