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虚云

中国近代佛教代表人物之一
释虚云,即虚云(1840年9月5日?[a]—1959年10月13日)[4],俗姓萧(亦做肖),名富民,[1]法名古岩、演彻,法字德清[2]自号虚云、幻游,祖籍湖南湘乡横铺乡,出生于福建泉州。[3][2]
虚云出生于仕宦之家,[1]自幼不喜欢荤腥,喜欢读佛经[6]光绪十七年(1891年)出家,被父亲勒令回家。[3]父母为了打消其出家的念头,把他带到福建,并命与田、谭二氏成婚,但同居而无夫妻之实。[6]次年,他又逃至鼓山涌泉寺拜妙莲和尚为师。随即隐居岩洞,持头陀行。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虚云到达北京,恰遇义和团运动爆发,八国联军进攻北京,他随西太后光绪皇帝逃亡队伍西行,抵西安后转赴终南山,结庐狮子岩下,改号虚云。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虚云游四方、朝拜峨眉,经西藏西康,转入云南鸡脚山并重建迎祥寺。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经肃亲王善耆等发起奏请,于同年七月降旨赐虚云为“佛慈洪法大师”,又赐“紫衣钵具”“玉印”“锡杖如意“銮驾全幅”。[3]
宣统三年(1911年),虚云赴南京晋见孙中山,议定修改佛教会会章。同年四月,虚云赴北京见袁世凯,在上海改组中国佛教会,成立中华佛教总会。1920年,虚云应云南督军唐继尧的邀请,前往昆明重修西山云栖寺。1929年,虚云应闽籍官僚林森杨树庄的邀请赴福州涌泉寺任住持,编成《鼓山藏经目录》。1934年,虚云应李汉魂将军之请,赴广东曲江主持重修南华寺。1947年蒋介石为南华寺“同戒录”题词:“丕正颓风”,表彰虚云的功绩。1949年10月1日,他代表中国佛教徒接受锡兰佛教代表团赠送的“佛舍利”、“贝叶经”、“菩提树三宝。同年,被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53年,中国佛教协会成立,虚云为四名名誉会长之一。1954年春,虚云坚持“农禅并重”,开荒造田,自给自食。1959年10月13日,虚云在真如寺圆寂。[3]
虚云主要思想是济世利民、明心见性、积极利他。[1]其撰有《楞严经玄要》《法华经略疏》《遗教经注释》《圆觉经玄义》《心经解》等,于云门事变时被毁,仅存法语、开示、书问、诗歌等文字,后人编为《虚云和尚法汇》《虚云和尚法汇续编》。[5][1]另撰写有《重建云居山真如寺事略》《云居山志重修流通序》,命香港大居士岑学吕重修出版《云居山志》。[8][3]虚云以禅功和苦行为人人们所尊重,传承了五宗法脉,也是中国近代佛教代表人物之一,与印光大师弘一法师太虚法师并称为四大高僧。[5]

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