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子母

护法二十诸天之一
鬼子母,鬼子母神(Hariti),又称为欢喜母、九子母、暴恶母或爱子母,梵文音译诃利帝母。原为婆罗门教中的恶神,护法二十诸天之一,专吃人间小孩,后被佛法教化后,成为妇女、儿童的保护神。[3]
鬼子母形象来源于佛教中的诃利帝母,从印度经由中国传入日本,并被广泛信奉。在佛教的传播过程中,鬼子母的形象不断流变,在日本鬼子母几乎是等同于观音的强大女神;在中国,鬼子母与九子母相融合并演化形成了送子观音。在中亚和印度鬼子母的精神内涵与希腊神话中提喀女神的雕塑外形相融合。[4]
鬼子母之名最早出现于东吴支谦所译《须摩提女经》中:“降鬼诸神王,及降鬼子母。如彼瞰人鬼,取人指作[zōng],后复欲害母,然佛取降之。”可见鬼子母最初在佛典中即被定性为恶鬼。在《增一阿含经》中,鬼子母则与其他神灵一样,可以赐福于凡人,保佑得子。西晋时期所译《佛说鬼子母经》是我国第一部以鬼子母为主体详述其相关经历的佛典。依此经所记,鬼子母常常偷食他人小儿,佛陀为感化鬼子母,解救城中小儿性命,令沙门趁其外出时偷取鬼子母所有的孩子。丢失孩子的鬼子母痛苦不已,为要回鬼子,她向佛陀悔罪求救并最终皈依佛法。[5][6]
鬼子母通过佛教典籍的不断传译与解读,由佛教里众多护法随从中的一员,逐步成为一个成熟的,具有独立神格的宗教人物,获得了广大信徒的供奉与信仰。在中国民间,就将其作为送子娘娘而供奉。在有些寺院中,其造像汉族中年女性,且其身旁环绕着一群孩子,手抚孩子,或怀抱一子,慈祥端庄。随着鬼子母故事的广泛流传,其形象也逐步融人了文学作品之中。[7]

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