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承祯

道教上清派茅山宗第十二代宗师
司马承祯(639年-735年),字子微,法号道隐,[1]自号白云子,[2]人称白云先生,[3]河内温县人,今属河南温县晋宣帝司马懿之弟司马馗的后人。[4]道教上清派第十二代宗师。[5]
少时笃学好道,无心做官。拜师嵩山道士潘师正[6]得受上清经法、符[]、导引、服饵等道术,隐居天台山玉霄峰。[7]因个人文学修养极深,司马承祯与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8]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羽化,时年九十六岁,追赠银青光禄大夫,追赠正一先生。[9]

人物生平

唐人崔尚《唐天台山新桐柏观颂并序》称司马承祯为“晋宣帝弟太常馗之后裔”。司马承祯自少笃学好道,无心仕宦之途。师事嵩山道士潘师正,得受上清经法及符箓、导引、服饵诸术。后来遍游天下名山,隐居在天台山玉霄峰,自号“天台白云子”。与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为“仙宗十友”。武则天闻其名,召至京都,亲降手敕,赞美他道行高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