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希旦

清代的官员
孙希旦是清代温州籍人中最早获得功名且地位最高者。他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中一甲探花,成为清朝温州35位进士中唯一进入一甲的人,声名大震。后被授予翰林院编修武英殿分校官兼充国史三通馆[zuǎn]修官,曾参与《四库全书》的编纂工作。丁母忧间,主讲温州城内中山书院。他不仅博学多才,而且是一位“洁身不阿,清正廉明”的官员。他的著作包括《求放心斋诗文集》和《礼记集解》等,其中《礼记集解》作为以义理为基础的《礼记》诠释代表作,受到晚近学者的推重,不断重印,影响深广。孙希旦的少年时读书处为瑞安城关西门外陶尖的“探花楼”。

简介

(1737—1784),字绍闻,号敬轩,瑞安碧山人。

经历

幼有奇慧,读书三四过即能成诵,12岁,补县学生员。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中举人。次年撰《周礼》注说《大祝九祭说》、《会同说》等10篇。浙江学政窦光鼐见其文,赞为“古作者”。余姚邵晋涵旅途同舱,闻其论经史百家,滔滔不绝,大为叹服,遂订交。三十四年会试,取中正榜,得内阁中书,回家候缺,著《尚书顾命解》。三十六年,赴京任职,著《礼记注疏驳误》。续任《四库全书》分校官,专校王应麟玉海》。书成,丁父忧回乡。四十三年,应礼部试,以一甲三名及第,授翰林院编修,总裁于敏中读其殿试对策,以为“使他人检书为之,不能有此”,谕同榜门生师事之。秋丁母忧,家居整理旧作,成《礼记集解》50卷。主讲温州城内中山书院,其生徒有黄大观、石建章等。四十六年春服满回京,补考散馆一等,任武英殿分校官兼国史三通馆纂修官,起草《续通典凡例》,校纂甚勤。厘正《契丹国志》、《金国志》,乾隆以为佳善,敕部议叙。因积劳成疾,四十九年十一月九日卒,年仅49岁。瑞安城西外陶尖旧有少年读书处,俗称“探花楼”,已毁。墓葬在浦西乡马河龙头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