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集解

礼记集解
《礼记集解》是清时期孙希旦撰写的图书。原名为《礼记注疏驳误》,后经多次修改,更名《礼记集解》,前后时间长达十三年,字数近百万字。项几山先生曰:“《礼记集解》始名《注疏驳误》,凡八大册。其初属稿即就注疏书额,话释几满。”乾隆四十四年(1779),《礼记注疏驳误》改名为《礼记集解》。
孙希旦尝研读“三礼”,于三十六岁(乾隆三十六年·1771)后,开始专治《小戴礼记》。

成书

孙希旦尝研读“三礼”,于三十六岁(乾隆三十六年·1771)后,开始专治《小戴礼记》,并撰写《礼记注疏驳误》,凡八大册。《孙敬轩先生年谱》曰:先是 府君锐意三礼,见注疏之未当,辄附以己意。辛卯以后,始专治小戴,注说有未当,辄以己 意 为 之话释,谓之《注疏驳误》。至孙希旦四十九岁去世,已经三易其稿。孙希旦研究《小戴礼记》,只是取郑注、孔疏不恰当的地方,以自己的理解加以解释,一条一条辨说。之后用功时间长了,遂取全书加以话释,推广其书为《礼记集解》。汉儒所未及:而深明先王制作之意,以即乎人心之所安,则又汉儒所不逮也。”
由上可知,孙希旦研究《礼记》,开始只是纠正郑注、孔疏不恰当的地方,为《礼记注疏驳误》。后经多次修改,更名《礼记集解》,前后时间长达十三年,字数近百万字。《行状》 :己亥居忧,主中山书院,乃益取宋元以来诸家之书,推广其说为《集解》。传录本太仆公征刻《孙编修遗书·序》:先生初治小戴书,但取注疏之于经未安者,正以己意,条为之辨,谓之《孔郑驳议》。其后用功既久,遂尽解全经,易其名曰《礼记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