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热

由回归热螺旋体经虫媒传播所致的急性感染病
回归热(relapsing fever)系由回归热螺旋体经虫媒传播所致的急性感染病。根据传播媒介的不同分为虱传(流行性)回归热和蜱传(地方性)回归热。两类回归热临床表现相似,均以周期性高热、全身疼痛及肝脾肿大为特征,重症者有黄疸和出血倾向,短期热退呈无热间歇,数日后又反复发热,发热期与间歇期交替反复出现。该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为支气管肺炎、还可有结膜炎、多发性关节炎[1]
两类回归热的病原体不相同,虱传回归热的病原体为回归热螺旋体,蜱传回归热的病原体命名是根据携带螺旋体的不同种类钝缘蜱或地域演绎而来,较常见的在北美洲为托里卡达螺旋体,在非洲为杜通螺旋体,在中国新疆的南疆为波斯螺旋体[1]。传播媒介也不同,虱传回归热传播媒介为虱,而蜱传回归热传播媒介以软蜱为主[4]
人群对回归热普遍易感,男女老幼的发病率物无明显区别。虱传回归热有发病具有明显季节性,多见于冬末春初,高峰期在3~4月,蜱传回归热多发生于4~8月。回归热疾病的辅助检查有常规检查、病原体检查、血清学检查等,诊断根据发病季节、有无生虱和被蜱叮咬等流行病学资料,结合发热等临床特征,仔细从血、尿及脑脊液中查找回归热螺旋体进行诊断。诊断时需与疟疾斑疹伤寒、伤寒、流行性感冒等相区别[1]
回归热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对症治疗和抗菌治疗,常用的抗生素有青霉素四环素红霉素等。而预后取决于治疗的早晚、年龄和有无严重并发症。预防回归热关键是切断传播途径,同时需要管理传染源和保护易感者[5]
1739年,Rutty就报道了在都柏林有回归热的流行,1869年,Obermeier从患者血中发现了回归热螺旋体,1891年Flugge及1907年Mackie先后提出虱是传播媒介的观点,1904年Ross等阐明了蜱传回归热也是由螺旋体侵入血流所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