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适

南宋官员、哲学家、文学家
叶适(1150年~1223年),字正则,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官员、哲学家、文学家,永嘉学派代表人物。其因晚年讲学于永嘉城外的水心村,故又被称为“水心先生”。[1]
叶适出身于一个贫穷知识分子家庭,早年在家中随父读书,后到婺州一带游学,结交了陈亮、郭良臣、良显兄弟等人。[2]淳熙五年(1178年)中榜眼,历仕宋孝宗、宋光宗、宋宁宗三朝,历官平江府观察推官、太学博士、尚书左选郎、国子司业、知泉州兵部侍郎等职,曾参与策划“绍熙内禅”。叶适力主抗金,反对和议,并勇于揭露当时兵弱财困的积弊。开禧二年(1206),皇戚韩[tuō]胄贸然北伐,及兵败,叶适调知建康府兼沿江制置使,击退来犯金兵,升宝文阁待制。开禧三年(1207)被弹劾“附侂胄用兵”罪,夺职后返归故乡,从事讲学,著述而终身。嘉定十六年(1223年),叶适去世,享年七十四岁。获赠光禄大夫,谥号“文定”(一作忠定 ),故又称“叶文定”“叶忠定”。 [1][3][4]
叶适的著作有《水心先生文集》《水心别集》《习学记言》等,1961年中华书局出版《叶适集》。其主张义利结合,对于财利极为重视,认为理财是发展整个国民经济的根本性的问题,批判“讳言财利”,公然标榜“功利之学”。[5][6]叶适作为集永嘉事功思想之大成者,在永嘉学派学术传承和发扬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其建立在“道在于器数”等理论基础上之经世致用的思想影响了顾炎武、王夫之等众多明清之际思想家。但叶适的功利之学也遭到一些学者的批判,如南宋理学家朱熹言:“陆氏之学虽是偏,尚是要去做个人。若永嘉、永康之说,大不成学问,不知何故如此。”[1][7][6]

人物生平

少年贫贱,多方求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