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府

苏州等地区的古代行政区划名
平江府是北宋时期设置的行政区划,于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升格为府,其辖区为吴县长洲县,属两浙路。辖区相当于今江苏苏州吴县常熟太仓昆山吴江上海嘉定宝山等地。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升为平江路,属江浙行省,明初改为苏州府。[1]

行政区划

平江府的辖区范围包括现在的江苏省苏州市及其周边的张家港市太仓市吴县、常熟市、昆山市、吴江市,以及上海市的嘉定区、宝山区等地。在历史上,平江府的行政区划经历了多次变更,从北宋时期的府到元朝的路,再到明朝初期的苏州府。

历史遗迹

平江府留下了众多历史遗迹,其中包括南宋绍定二年(1229年)的《平江图》碑刻。这幅碑刻地图详细精确地描绘了当时平江城的城墙、城厢、府衙、军事和政府机构,以及纵横交错的河流和街道。图中还展示了305座桥梁和近250座不同形象的殿堂、寺观及建筑群。此外,图中还绘有齐门、娄门、葑门、盘门、阊门等五座城门,每座城门都有陆门和水门的细节。《平江图》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碑刻地图,也是世界上罕见的巨幅古代城市规划图。该地图现藏于苏州市碑刻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