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子司业

始置于隋炀帝时期的官名
国子司业,官名。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 于国子监始置,为次官,一员,从四品唐高祖武德(618年—626年)初省,太宗贞观六年(632年) 复置,从四品下,高宗龙朔二年(662年) 改名少司成,咸亨元年(670) 复旧;武则天垂拱元年(685) 改名成均司业,中宗神龙元年(705) 复旧;睿宗太极元年(712年) 加置为二员。
北宋初置为四品寄禄官,仅表示品阶俸禄,无职掌。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复置为职事官,一员,正六品,掌国子监及各学的教法、政令,为祭酒副贰,位在七寺少卿下,诸寺监之上;南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罢,至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年)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