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子博

中国面塑艺术家
汤子博(1882—1971),第一代面塑大师,原名有彝,艺名面人汤,北京通州南关人。幼年语迟但心灵手巧,尤喜绘画,入私塾业余学画常废寝忘食,辍学后爱到画店观摩,十五六岁,可画戏曲人物。当时通州往来艺人极多,山东曹州艺 人所塑面人生动古朴,所用工具简单。汤子博自制竹针,试捏面人,反复制作,获得成功。此间,曾向通州著名画匠田凤鸣学习写意画和工笔画,后又到北京向张竹轩、胡竹溪学习,涉猎金石、泥、面、木、油、漆、彩、画、糊等多门造型艺术和实用美术。将塑佛像、画壁画、画窗帘、画灯笼片子等多种技艺融为一体。

技艺评价

为丰富阅历,开阔眼界,他先后游历河北山东山西绥远、内蒙以及西北、东北地,悉心观察。在天津,见到少女装扮与别地不同,他便仿捏一少女放在工具面料箱上。在众人议论中,获知各种饰物名称。在涿州一座废弃古寺中,他看见准提菩萨像雕塑精美,即细致观赏每一部位,直到傍晚。在大同云岗石窟长住,他反复审视佛像神态和手势。如此,对捏古装人物大有裨益。在游历间,他经常上集赶庙,很多地方戏曲和高跷、狮子、五虎棍、跑旱船等民间花会及摔跤等各种技艺,使他对社会生活和各类事物有深刻了解。这期间,他还掌握做 泥人、配制古玩、捏瓷人和“作旧”等技能,绘画和面塑技艺更致成熟。

作品

他的面塑题材涉及古今中外、男女老少、五行八作,十分广泛,极受推崇。能在极小空间内,捏出“独钓寒江”、“竹林七贤”等故事。如核桃皮中塑“三战吕布”,有虎牢关景致,有各骑战马执兵刃激战情景,栩栩如生。所塑“老者”,能反映老人丰富经历和世态苍凉。所制“钟馗”,身着红袍,面部红褐;钯靴黑[zhě],靴尖红赭;须发蓬松,嗔目怒视;手指蝙蝠,剑光闪闪,以反映劳动人民追求幸福安康的心愿。民国期间,他曾为总统黎元洪京剧大师梅兰芳及作家周作人等社会名流、官宦仁绅塑制作品。清华大学刘文典教授书赠“艺术惠之”条幅,北京大学刘半农教授为他赋诗。1922年,在北京怀幼学校任教及在天津三益公司、北京矿冶实验所窑业科作事时创作的作品曾荣获巴拿马赛金奖和津埠手工艺奖。1923年,为研究京服饰图案,他迁居永定门外后村,向绣工学习,掌握精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