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资

三国时期曹魏大臣
孙资(?—251年),字彦龙,是三国时期曹魏的重要政治家。他出生于太原中都(今山西平遥),三岁时失去双亲,由兄嫂抚养长大。孙资后来进入太学,并得到同郡重臣王允的赏识。他被荐为县令,并在此期间刺杀谋害兄长的仇人。为了躲避报复,他带着家人迁居他乡。后来,他的好友贾逵推荐他加入曹操的帐下。孙资先后担任过功曹、计吏和参丞相军事等职务,并受到尚书令荀彧的赞扬。曹魏建立后,孙资担任秘书郎、右丞,后来又转任中书令和给事中,并被赐予关中侯爵位。他与刘放一起掌管机要事务。后来,他晋升为关内侯,并在魏明帝即位后的政权中地位日益提高。正始七年(246年),孙资主动辞去职位。正始十年(249年),他再次担任侍中和中书令,但次年又辞去职务,改任骠骑将军和侍中。嘉平三年(251年),孙资去世,被追谥为“贞”。[1]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孙资三岁丧双亲,由兄嫂抚养成人。长成后入太学,同郡人王允赏识其博学多才,举荐他为县令。曹操司空时,曾征辟孙资为官,恰巧孙资的兄长为人害,他刺杀仇人后携家眷避居他乡,不能赴任。后来,孙资在友人贾逵的劝说下出仕,历任功曹、县令,参丞相军事。曹氏集团首要谋臣、尚书令荀彧曾赞叹道:“北方承乱丧已久,谓其贤智零落,今日乃复见孙计吏乎!”不久,曹操上表任命孙资为尚书郎,但孙资以家境困难为由,回到河东郡

始掌机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