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洑山

位于湖南常德的山脉
河洑国家森林公园是1994年12月经林业部批准的国家级森林公园,距常德西郊七公里处,东临渐河,南濒沅水,西邻桃花源,总面积达300多公顷,为楚南一带的道家佛家名山之一。有植物种类115目337属542种,森林覆盖率85%。1993年10月1日,公园正式向游人开放;翌年12月,国家林业部批准晋升为国家级森林公园。[1]

地形 地势 历史

河洑山古为平山、武山、太和山。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记为平山:“[yuán]水又东,经平山,西南临沅水,寒松上荫,清泉下注,栖托者不能自绝于其侧。”之所以称河袱山,杨嗣昌解释说是因为“山下出泉伏流而人于河。”与郦道元说的“清泉下注”相一致。所言清泉,据《寰宇记补缺》称“德胜泉”,常德旧志记为卓刀泉,也称崔婆井。泉水甘洌,来往游客乐于掬而饮之。于是衍生出许多动人的故事,最典型的是道士张虚白为感谢卖酒姥崔婆对他的善待,长期饮酒不给钱,从不厌弃,指地掘井,不仅解决了崔婆取水路远的困难,而且井水甘洌胜过酒,井水就可以做酒卖。古人依照上述故事修建了崔婆庙、虚白庐等建筑,成为景点。河洑山流传张虚白的故事并不奇怪,因为它是著名的道教圣地,早在南北朝,山顶就修建了道德观。明嘉靖初,有方士在经历兵[xiǎn]之后的道德观的遗址上修建真武殿,改名“太和观”。于是,河洑山又称为太和山。
河洑山有大小山岭56个、沟谷42条,植物种类115科542种,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因地势险峻,是通往湘西川黔两者的咽喉,自古以来乃兵家必争之地。
河袱山绵亘数十里,岗峦相属,其中不少相依的山脉也很著名。高吾山即是一例,旧志记载其位置距今常德城130里,比平山远10里。山下有高吾洲,《桃花源》中的晋渔父黄道真就隐居该地修道。旧志称该山:“盘踞森耸,周环百余里,诸山环拱其下,即武陵溪与沅水合”。唐代著名山水田园派诗人孟浩然就曾来河袱山游览,写有《武陵泛舟》诗:“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坐昕闲猿啸,弥清尘外心。”明代兵部右侍郎、署兵部尚书陈洪谟归休后,筑“高吾书院”。在高吾山后有一座山名鹿山。南朝人黄闵所著《武陵记》中,有武陵人射鹿的故事。该故事与梁释慧皎所著《高僧传》记的惠元的事迹相近。惠元于东晋太元初年,在河袱山建耆阁寺(遗址在今河澈林场场部)。其后,著名的和尚还有竺慧,《高僧传》称赞他“精苦有戒节”。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征五溪,途经河袱,后人在山上修建新息侯祠。清康熙年间进士田雯,提学江南时,写有一首《河袱新息侯祠》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