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酒酵母

酵母菌科微生物
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又称面包酵母或出芽酵母,是一种与人类关系最为广泛的酵母。其细胞为球形或卵形,直径5-10μm,繁殖方法为出芽生殖。酿酒酵母与同为真核生物的动物和植物细胞具有很多相同的结构,容易培养,被用作研究真核生物的模式生物。酿酒酵母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大规模生产菌种,野生型酿酒酵母的主产物为乙醇。酿酒酵母是第一个完成基因组测序的真核生物,测序工作于1996年完成。酿酒酵母具有生长周期短、发酵能力强、容易进行大规模培养以及含有多种营养成分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等领域。此外,酿酒酵母也被用于其他具有重要工业价值代谢产物的发酵。

生物介绍

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又叫面包酵母芽殖酵母细胞大小为2.5~10x4.5um。一般呈球形、卵圆形、椭圆形,有的呈圆柱状、柠檬形等。酿酒酵母细胞有两种生活形态:单倍体和二倍体。酵母单倍体的繁殖比较简单,一般是出芽生殖,当环境生存压力较大时会死亡。二倍体细胞主要进行有丝分裂繁殖,但在环境条件比较恶劣时能够以减数分裂方式繁殖,生成单倍体孢子。单倍体可以交配融合重新形成二倍体细胞,继续进行有丝分裂繁殖状态,酿酒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8℃,但也可以在适当的高温下生长。作为一种单细胞真核生物,酿酒酵母具有一切真核细胞生命活动最基本特征,又有实验所需微生物应具备的背景清楚、生长迅速、操作方便等许多优点。事实上,现代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中许多规律性认识都是由酵母菌为实验材料研究出来的。在这些模式酵母菌中,酿酒酵母更是世界上第一个被测出基因组DNA全序列的真核生物。它的总共6607个可读框中,已经有4752个得到了证实,这其中包括许多与细胞基本生命活动息息相关的重要基因,在结构和功能方面,也有着很强的进化保守性。至今已经发现约300种酵母蛋白质在人体中的功能相同,其中许多与人类疾病相关的蛋白相似性很高。因此,酿酒酵母一直作为一种理想生物研究模型。另外,作为传统工业发酵菌株,酿酒酵母在酒精发酵相关领域也应用广泛。因此,酿酒酵母的实用性和科研实践中的高效性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1]
酵母菌的分类一直充满着挑战和争议,在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物种分类之前,经典分类学方法主要从形态、繁殖和生理特征来进行酵母的分类,然而这些指标具有极大的局限性,酵母菌的特征可能随着培养基成分和生长阶段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截止到1998年,已描述的酵母菌达到95属,723种,目前荷兰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有900种。常见的重要酵母菌各属有酿酒酵母属(Saccharomyces)、裂殖酵母属Schizosaccharomyces)、汉逊酵母属(Hansenula)、毕赤酵母属Pichia)、假丝酵母属Candida)、球拟酵母属(Torulopsis)和红酵母属(Rhodotorula)等,其中酿酒酵母属是目前研究最透彻、对人类社会贡献最大的酵母属,是酿酒工业的主要菌种,还用于制造面包、糕点及医药工业等。
有关酿酒酵母属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838年,当时Meyen首次提出了Saccharomyces这一属名,并采用双名法将酿酒酵母命名为Saccharomyces cerevisiae,Reess于1870年首次描述这一种属为具有酒精发酵能力的真菌,并将酿酒酵母命名为巴氏酵母(Saccharomyces pastorianus)。1975年,Yarrow和Nakase建立了酿酒酵母属的7种系统,之后经过多年的分子生物学鉴定和修正,直到1998年酿酒酵母属的种数被鉴定为16个,其中的酿酒酵母(S. cerevisiae)是酒精生产和果汁发酵酿酒的主要菌种。酿酒酵母通过代谢水果、谷物、蜂蜜和其它原料中的糖产生酒精。酒精发酵以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为主,但许多非酿酒酵母(non-Saccharomyces)也参与其中。酿酒酵母也称为面包酵母或啤酒酵母,因为最早人们利用它进行啤酒和面包的工业化生产,后来人们从葡萄酒中分离培养出不同的菌株,进一步将其分为果酒用酵母、啤酒用酵母和焙烤用酵母等不同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