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以O抗原分型的大肠杆菌亚型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1](Enteroh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 EHEC)是大肠杆菌的一种亚型,可通过O抗原分型,分为O157、O26、O111血清型。其中,O157:H7为主要致病菌株,能够引起感染性腹泻,因其能导致人类出血性肠炎而得名。该菌种最早在1982年的出血性结肠炎流行中被分离出来。

形态特征

大肠杆菌是人和动物肠道中的正常菌群,通常不会对人造成伤害。它拥有三个抗原结构,分别是菌体抗原(又称O抗原)、[2]包膜抗原(又称K抗原)和鞭毛抗原(又称H抗原)。O抗原是大肠杆菌分类的基础,目前已经发现了170多种血清型,其中某些特殊血清型具有致病性,可以引起人类感染性腹泻。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属于五类大肠杆菌之一,包括肠致病性大肠杆菌、肠产毒性大肠杆菌、肠侵袭性大肠杆菌、肠聚集性大肠杆菌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包括多个血清型,如O157、O26、O111等,其中O157:H7是最常见的致病菌株。除此之外,还包括O26H11、O111及无动力的O157菌株O157NM等。近年来,人们不断发现其他血清型与出血性肠炎的相关性。

外形特征

EHEC-O157H7是一种革兰氏染色阴性的、有动力、两端钝圆的短杆菌。它没有芽孢,有周鞭毛,大多数菌株有荚膜。EHEC-O157H7对热敏感,最适宜生长温度为37°C,30-42°C时也能在肉汤中生长良好,55°C经过60分钟仍有部分存活,但在75°C水中1分钟即可被杀死。迟缓发酵山梨醇-麦康凯(SMAC)培养基可用于筛选O157:H7菌株。在SMAC培养基上,O157:H7菌落无色,而发酵菌株呈粉红色,但有半数EPEC菌株有类似O157:H7的特性,因此需要注意区分EPEC与EHEC。大肠埃希杆菌O157:H7抵抗力较强,耐酸耐低温。在自然界水中可存活数周至数月,在冰箱中可长期生存。在酸性果汁(pH为2)中甚至可存活数十天。对氯敏感,在余氯为1mg/L的水中可被杀死。O157:H7具有含60MD质粒的纤毛,此纤毛能与Henle407细胞粘附。EHEC能产生大量类志贺样毒素(Shiga-like toxin, SLT),SLT有抗原性,可被志贺I型菌毒素之兔抗血清中和。因SLT能使Hela细胞和Vero细胞(即非洲绿猴肾细胞)变性坏死,引起组织病变,溶解,死亡,故又称之为Veto毒素(Vero Toxin, VT)。在细菌产生的毒素中,VT为最强毒素之一。加热98°C,15min可被灭活。根据抗原性不同,分为VT1、VT2两种。结构上均由1个A亚单位和5~6个B亚单位组成。分子量分别为3300及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