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曼努尔·康德

德国作家和古典哲学创始人
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德国古典哲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也是启蒙运动时期最后一位主要哲学家,被认为是继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后,西方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1]
1724年康德出生于东普鲁士柯尼斯堡[b],出身于信奉路德宗的虔信派家庭,父亲是马鞍匠。康德从小在教会办的学校接受教育,1740年进入哥尼斯堡大学神学院。从1755年开始,一直在哥尼斯堡大学任教,1770年升为教授,曾于1786年和1788年被选为校长。1797年辞去大学教职,1804年2月12日因衰竭而病逝。康德一生没有离开柯尼斯堡,在普鲁士边远小城,注视着世界的最新发展,讨论时代前沿问题。[1][2][3]
其著作以1770年为界,分为前批判时期和批判时期;批判时期的著作又分为理论哲学和实践哲学两类著作。理论哲学的著作有《纯粹理性批判》及其简写本《未来形而上学导论》;实践哲学的著作有《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单纯理性限度内的宗教》和《道德的形而上学》等。他调和了近代哲学中理性主义经验主义的矛盾,费希特谢林等哲学家被视为康德的继任者。他的思想使哲学深入到一个新的理论维度,不仅对近代哲学进行了一番彻底的清洗,引发了德国古典哲学运动,而且对现代西方哲学也产生了深远影响。[1][4]

人物生平

童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