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屏

明朝历史人物
王家屏(1535年-1603年),字忠伯,号对南,明应州山阴县人。幼读诗书,聪慧过人。13岁即进学为生员秀才),隆庆二年(1568年)中进士。初任翰林院庶吉士,进编修,预修《世宗实录》。[1]
1570年,王家屏被任命为翰林院编修,参与世宗、穆宗两朝实录的编撰工作。王家屏把编写信史当作自己的神圣使命,坚持以客观公正的态度,真实记录历史事件。对于当时挪用公款贿赂权臣的官员,王家屏从未笔下留情,他如实记录,被公认为是秉笔直书的优秀史官[2]1584年,王家屏被任命为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3]1590年,王家屏因神宗政事不亲,储位不立,[bìn]斥忠谋为理由,连上两疏请求辞职,万历帝不允。后又上两疏恳请,才得去职返乡。1591年,王家屏代王锡爵首辅[1]王家屏在朝辅政期间,每次议事,都秉公执法,不亢不卑。为了匡时弊、兴曲礼、整纲纪,每每忠言逆耳,意在尽节,报效国家。史称其“发之以正直,本之以忠厚”。[2]王家屏卒,赠太保,谥文端,其有《复宿山房集》和《王文端公诗集》传世。[1]

人物生平

初入官场

王家屏5岁受业于父,治《诗经》,13岁取秀才,29岁中举人。明隆庆二年(1568年)33岁获二甲第二名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家屏天赋聪颖,才思敏捷,智力过人。据传“凡为文,不属草,含毫沿吟,一挥而就。闭门散[zhì],不闻诵读声,过目辄不忘”,且谈吐巧捷,四座尽倾。任史官编修《世宗实录》时,不畏权贵,秉笔直书。当时首辅大学士高拱之兄高捷任操江都御史时,曾用国库钱向严嵩的党羽赵文华行贿,被记入史书。为此,高拱曾多次暗示家屏笔下留情,文过饰非,均遭拒绝,同行以“良史”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