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遐生

天文学家
徐遐生,籍贯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天文学者,历任美国石溪纽约大学助理教授、副教授,美国柏克莱加州大学天文系副教授、教授、系主任、校长讲座教授、大学讲座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研院院士,美国专家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等。[1]1963年,徐遐生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毕业;1968年,徐遐生获得美国哈佛大学天文学博士学位。[2]2002年任清华大学(台)校长。徐遐生2003年当选为美国哲学学会院士;2006年担任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特聘教授。[1][3]

人物简介

徐遐生,籍贯浙江永嘉,民国32年(1943年)出生于云南昆明,1987年获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90年获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1992年获美国国家艺术与科学院院士,2003年获美国哲学学会院士。作为国际知名天文物理学家,徐遐生在密度波和恒星形成理论上有着卓越的贡献。有一颗小行星以其英文名字命名,叫做Frank Shu。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士,美国哈佛大学天文学博士,曾任教於美国石溪纽约大学柏克莱加州大学,并担任柏克莱加州大学天文系大学讲座教授。2002年,经过台湾清华大学及台湾地区教育事务主管部门甄选后,出任清华大学第二任遴选校长一职,创下与父亲徐贤修先生为同一所大学之校长。
徐遐生
徐博士担任台湾清华大学校长期间,秉持对台湾的关怀与使命,戮力深耕教育,承续清华重视学术的优良传统,加强基础性及跨院所教学研究工作,积极整合校内研发能量,学术产出及产学合作成果丰硕;奠立清华塑造积极追求卓越、建立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之企图心,订出20/20愿景,即20年内让清华成为世界排名前20名的一流研究型大学,更未来具体执行目标;本于社会责任与教育精神,除致力于各大学或学术机构的专业演讲,更全力投入生活科学教育的推广,演讲立论,以幽默风格、深入浅出及创新思维,带给社会大众,特别是青少年学子,崭新的国际观、科学观、宇宙观、乃至对未来生涯规划的启发,著实展现出教育家对社会的影响力与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