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星形成

恒星形成
恒星的物质来源于星云。每一个星云都是恒星的摇篮,其中孕育着数百万颗恒星。星云中重要的物质不是那些灿烂的气体云,而是其中较暗的部分,包含很多尘埃云。恒星的形成就发生在这些尘埃云中。这些尘埃云密度很大,因此一般情况下,我们很难用一般的望远镜观测到内部的一些过程。关于恒星是如何形成的这一问题成为了天文学中的一个谜。
截止2019年底,对于小质量以及中等质量恒星的形成过程已经很清楚,但是对于大质量恒星的形成过程依然有着很大的争论。

基本简介

由于恒星诞生于分子云中的致密区域,只能利用可见光以外波长的观测。1997年的2微米全天巡天(The two Micro All Sky Survey;2MASS  )是最早的大尺度近红外巡天观测,揭示了近红外的宇宙图像。然而即使是红外观测,实际上也遭遇了困难,大气层在20微米到850微米几乎是完全不透明的,只有在200微米和450微米有狭窄的窗口。在这范围之外必须使用消光技术观测。比较著名的消光观测有数字巡天观测(Digitized Sky Survey I;DSS)和斯隆数字巡天观测(The Sloan Digital Sky Survey; SDSS)。
除了近红外消光之外,尘埃连续谱辐射和分子转动跃迁辐射也可以直接探测分子云内部的结构,尤其是分子跃迁辐射光谱,可以精确的测得分子云的运动学特征(引力塌缩,外向流等)。银河系内的分子云动力学图景可以参考哥伦比亚大学的CO分子巡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