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安·艾奇逊

美国第51任国务卿
迪安·古德哈姆·艾奇逊(Dean Gooderham Acheson,1893-1971),美国第五十一任国务卿。[3]
艾奇逊是英国移民的后代,12岁进入格罗顿公学,后进入耶鲁大学、哈佛法学院就读,于1919年毕业。[1]艾奇逊毕业后服过兵役,[3]后担任时任最高法院大法官路易斯·布兰代斯的助手。[9]1921年,他成为了律师,[10]并在1928年开始涉足政界,为艾尔弗雷德·史密斯(Alfred E.Smith)竞选总统助力。四年后,艾奇逊又为富兰克林·罗斯福竞选总统奔走,并获得成功。1933年5月,罗斯福任命艾奇逊为财政部副部长。同年11月,艾奇逊因为在金融政策问题上与罗斯福发生冲突而被迫辞职。[11]
1941年初,罗斯福任命艾奇逊为负责经济事务的助理国务卿。[12]四年后,艾奇逊被哈里·杜鲁门任命为副国务卿。副国务卿任期内,他参加了华盛顿召开的金融和贸易会议,出任内阁原子能委员会主席并起草“利连撒尔报告”,还参与了杜鲁门主义的制定。1947年6月,艾奇逊辞去副国务卿一职,回归律师行业。1949年杜鲁门连任,他重回国务院宣誓就职国务卿。在任职期间,他签署了中美关系白皮书,牵头组织北大西洋公约,签订美国对日和约,同时也是美国介入朝鲜战争的策划者之一。1953年辞职以后,艾奇逊担任美国外交政策顾问,并且重新回到律师行当[4]晚年时期,艾奇逊把多数时间放在写作上,出版多部著作和回忆录。[13]他著有《白天和黑夜》[a]《艾奇逊回忆录》[b]等书,其中《艾奇逊回忆录》获得1970年度普利策奖[4]1971年10月12日,艾奇逊马里兰州桑迪斯普林去世,享年78岁。[2]
作为美国第51任国务卿,迪安·艾奇逊对战后美国外交模式的重构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对欧洲政策影响颇深。他是“冷战时期”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决策者之一,是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重要的幕后推手,他倾力筹建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使“美欧多领域联合”成为美国外交政策的主流思维。他也是自威尔逊时代萌发的“大西洋主义”(Atlanticism)最终成功实践的关键人物,是战后美国“双重遏制战略[c]”(Dual Containment)的主要策划者。[5]

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