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骨花卉

起源于北宋的绘画风格
在中国绘画史上,“没骨”一词最初见于宋代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曾记载徐熙的后代作花卉“不用墨笔,直以彩色图之,谓“没骨图”。苏辙也说:“徐熙画花落笔纵横,其子崇嗣变格,以五色染就,不见笔迹,谓之‘没骨’”。

简述

由此可以证明,徐熙之子崇嗣发展丰富了徐熙的绘画风格,从而创“没骨”花卉一格。所谓“没骨”法,即是不同于勾线染色的工笔“勾染法”,不用墨勾线而以色彩点、染而成,这种技法丰富了工笔花卉画的表现形式和表现力。“没骨”法在表现客观的花卉时比之“勾染”法有更加自由的表现空间。既可以谨严工致,也可以如意笔花卉那样点染自如,能工能写,亦写亦工,谨严者如工笔,点染自如若写意之笔墨淋漓,可以收放自如地去表现为之感动的自然。

发展历程

由于先匠名迹零落罕见,到了清代徐崇嗣的“没骨”花卉作品已实难见到。虽然人们看到的恽南田的作品一再题:“拟北宋没骨法”。(山水花鸟册·出水芙蓉)“二种牡丹用北宋徐崇嗣法”。(设色牡丹)“拟北宋徐熙赋色”。(写生花卉图册)虽然南田一再注明其师法渊源,但从恽南田的作品和艺术成就来看,恽南田不愧为创新开派的大家,不仅力追徐熙、徐崇嗣的绘画技法,而更为重要的是,恽南田在遵循了文人画的创作思想的同时,又研究北宋花鸟画注重写生和关照自然的艺术观,在具备了文人画家高雅的胸怀之后,并把这种情怀融入了“没骨”写生花卉之中,形成了恽南田冷艳超逸、不染纤尘、气味隽雅的艺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