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综合征

性染色体异常导致睾丸发育不全的综合征
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综合征(Klinefelter syndrome),又称克氏综合征、XXY综合征[1]、原发性小睾丸症、[2]、精曲小管发育不全症、[3]Klinefelter综合征等,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性染色体疾病,由于性染色体异常导致睾丸发育不全和不育,是男性不育的常见原因之一。[4]在男性新生儿的患病率为1/660~1/600,总体人群患病率为0.1%~0.2%。[6]
该病的病因是性染色体异常,患者的染色体核型包括标准核型、变异型等,[3]其中约80%的染色体核型为47,XXY。[1]导致染色体异常的原因与父母生育时高龄、遗传因素等有关。临床上,其特点为小而质韧的睾丸和雄激素缺乏的表现,包括睾丸小、第二性征男性化不全、出生时体重低等其他表现、伴发骨质疏松等异常。根据临床表现以及激素测定、染色体核型分析、睾丸B超、睾丸活检等实验室检查,可对该病作出诊断。[3]在治疗上,治疗目标为血睾酮达到正常中等水平,可采用雄激素替代治疗并持续终身治疗。药物有庚酸睾酮十一酸睾酮等,辅助生殖技术可帮助患者生育,[3]但该病预后较差。[5]
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综合征早在19世纪即有记载,[9]1942年由克兰费尔特(Klinefelter)等首先报道,[2]1956年白兰迪伯里(Brandbury)等在这类患者的体细胞内发现了一个X染色质(正常男性X染色质阴性),1959年雅各布(Jacob)和斯特朗(Strong)等证实患者的染色体核型为47,XXY,[2]初步揭示该综合征的发病机制。[6]

分型

该病根据染色体核型分型,主要分为47,XXY型、46,XY/47,XXY嵌合型、48,XXYY型、48,XXXY型、49,XXXXY型、XX男性综合征等类型,各类型的介绍如下:[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