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印花布

起源于唐宋时期的工艺品
蓝印花布是一种流传于江南民间的手工印花织品,初称“药斑布”,以灰药刮浆形成的斑布(染[xié]工艺的旧名),后因[diàn]蓝印染为主流,又称“蓝印花布”。[7]
蓝印花布源于唐宋、盛于明清。从江南起源后流传至全国,曾衣被天下。其中,南通蓝印花布的发展令人瞩目,这与其得天独厚的的自然条件与人文环境密切相关。南通濒江临海,土壤、气候适宜棉花生长。元代以来,由于棉花在江海平原的广泛种植以及江南纺织技术的引进,南通土布得以迅速发展。明代,南通民间大量种植蓝草,为蓝印花布提供了染料来源,促进了印染工艺的发展,形成了“乡乡都有染布坊,村村都有染布匠”的繁荣局面,并由此逐渐发展为以家庭为单位的印染作坊。[1]中国蓝印花布主要分布在江苏南通[2]、湘西凤凰县[3]沂蒙[4]桐乡[5]昌邑[6]等地。代表作品有《纺织图[8]和《仿彩陶纹[9]。代表人物有刘建新[2]吴元新[3]
印花布作为中国传统的刮浆防染印花布,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占有重要地位。[1]2006年,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合作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此外,2009年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与南通大学成立了蓝印花布艺术研究所,并配备了具有民间艺术特长的博士生、研究生专业从事蓝印花布研究。[10]2024年,《中国蓝印花布文化档案·南通卷》一书荣获第十六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学术著作奖。[11]

历史沿革

朦胧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