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载坖

明朝第十二位皇帝
朱载[](公元1537年3月4日—公元1572年7月5日),即明穆宗,又作朱载[hòu]明朝第十二位皇帝,明世宗朱厚熜[zhū hòu cōng]第三个儿子,公元1566年到公元1572年在位,共计六年。[1]
朱载坖在嘉靖十八年(1539年)二月,被明世宗册封为裕王。[2]庄敬太子朱载壡[zhū zǎi ruǐ]死后,明世宗因朱载坖年长且有才能,立其为皇储。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十四日(公元1567年1月23日),明世宗去世后,朱载坖依遗诏登基即位,改年号隆庆。在位期间,朱载坖虽然怠于政事[3][4]、沉迷享乐,[5][6][7]但他依靠内阁首辅大臣高拱、张居正等人的辅政,整顿吏治,[8]解除海禁,开放海外贸易,让明朝的经济得到恢复,史称“隆庆开关”;此外,朱载坖与鞑[]俺答达成互市协议,并封俺答为王,稳定边关。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五月二十六日,朱载坖驾崩于乾清宫,终年三十六岁,庙号明穆宗,谥号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庄皇帝,葬于明昭陵[1]皇太子朱翊钧遵其遗诏继位。[9]
清代政治家张廷玉认为明穆宗朱载坖无为而治、厉行节俭;[1]外国学者牟复礼崔瑞德认为明穆宗沉溺享乐,将政事交由大臣处理损害了制度;[10]近现历史学家蔡东藩认为明穆宗在位六年,任用边疆将士,值得称赞。[11]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