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察汗国

13世纪蒙古人建立的封建国家
钦察汗国又称金帐汗国或术赤兀鲁,曾是蒙古帝国的一个宗藩,后成为独立汗国。[1][2][6][7]
最初钦察汗国是蒙古帝国的一部分,是成吉思汗长子术赤的封地。[8][9]1242年,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建立钦察汗国,其统治地域东起石河,西至俄罗斯,北达北极圈一带,南越太和岭,直至伊朗。拔都之弟别儿哥(1257-1266年)时期,钦察汗国成为相对独立的国家,与埃及建立了联盟,伊斯兰文化开始对钦察汗国产生影响。拔都的玄孙脱脱蒙哥(1282-1287年)和秃剌不花(1287-1291年)执政,统治了拥有黑海北岸地区的宗王那海篡权。脱脱汗(1291-1313年)继位后,成功击败了那海,重新确立了汗国的权威。脱脱去世,其侄子月即伯(1313-1341年)继位,实行中央集权,使钦察汗国达到巅峰繁荣。[1][2]月即伯去世后,汗国内部出现了权力争夺与纷争。被帖木儿多次入侵,导致国家的分裂和混乱。15世纪20年代初,从钦察汗国分裂出了西伯利亚汗国,随后分裂出了喀山汗国克里木汗国、魺斯特拉罕汗国等,使钦察汗国仅剩有限领土,此时也被称为大帐汗国。最终,大帐汗国于1502年灭亡。[1]
钦察汗国是西方贸易的重要交通要道,与中国印度埃及中亚和西欧等地建立了贸易关系。[10][11]同时,中国工匠将铸造铜镜的技艺带到了钦察汗国,并传授给了当地工匠。[12]13世纪至14世纪期间,钦察汗国就已学会雕版印刷术,是欧洲最早采用这种技术的国家之一。此外,钦察汗国境内的游牧人群保持着传统的穿着习惯,而城市定居的蒙古贵族和商人则开始改穿当地人的服装。在元代金锦流行于钦察汗国,成为贸易商品之一。[13]

名称由来

钦察汗国因其领土主要是钦察人 (克普恰克人)所居住而得名。又因其可汗拔都所使用的穹帐采用了金屋顶,被俄罗斯人称为金帐汗国(意即“黄金汗国”)。[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