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黎波里

利比亚首都
的黎波里(阿拉伯语:طرابلس الغرب,英语:Tripoli)是利比亚的首都,[14]位于利比亚西北部、地中海南岸,西南方与苏尔曼(Surman)接壤,西北方与塔吉拉(Tagiura)接壤,东南方与扎维耶(Zawiya)接壤,东北方与加里亚恩(Garyan)接壤。[2][15][4]的黎波里辖区面积为221.2平方千米[2],截至2023年,的黎波里人口约为118.3万人。[7]
的黎波里地处利比亚西北部沙漠边缘,地势平坦,自北向南海拔逐渐升高。[16]的黎波里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天干燥酷热,冬天时有冷雨。[3][17]的黎波里历史悠久,公元前7世纪,迦太基的腓尼基人在的黎波里建立了殖民地[11]借助于的黎波里的天然港口,[18][19][5]该市成为腓尼基人的重要贸易据点之一,第三次布匿战争之后,的黎波里被罗马人统治,纳入非洲行省管理,[20][14]在罗马奥古斯都时代,的黎波里成为罗马在北非重要的自由港城市之一,拥有铸币权,城镇十分繁荣。[21]随着罗马帝国的衰败,的黎波里在5世纪至6世纪期间经济衰退,[22]公元450年,汪达尔人占领了的黎波里,公元524年,的黎波里被东罗马帝国管辖。[23][13]公元642年至643之间,阿拉伯人占领了的黎波里,[22]之后黎波里处于阿拉伯人的管辖下。[13]1510年,西班牙圣约翰骑士团占领并管理的黎波里,[13]1551年,阿拉伯人德拉古特·雷斯(Turgut Reis)收复了的黎波里,之后他成为了的黎波里的帕夏[a],在他的统治期间,的黎波里成为了北非的著名城市。[13]之后的黎波里由奥斯曼帝国统治,[13]19世纪早期,的黎波里先后两次卷入了与美国的战争,[13]1911年9月29日意大利奥斯曼帝国宣战,奥斯曼帝国将的黎波里和昔兰尼加割让给意大利。[24]意大利在占领的黎波里期间进行了大量的城市改造,建立了机场、铁路和医院等现代化设施。[24]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黎波里由英国统治,根据与盟国签订的1947年和平条约,意大利放弃了利比亚殖民地,的黎波里于1951年独立,成为利比亚联合王国(Kingdom of Libya)的首都。[25]1969年9月1日,卡扎菲(Muammar Muhammad Abu Minyar al-Gaddafi)发动政变后成为利比亚(State of Libya)的领导人,将利比亚首都定于的黎波里。[26]1986年4月15日,美国为刺杀卡扎菲轰炸了的黎波里,[27][28][13]2011年2月和3月,的黎波里发生了激烈的反政府抗议活动,之后引发了利比亚内战[29][30]的黎波里陷入了持续的战争动荡之中,截至2023年,的黎波里仍处在战火之中。[31]
的黎波里是利比亚经济的主要中心之一,是该国银行、金融和通信的主要中心,也是利比亚主要的商业和制造业城市之一。该国许多大型的公司都将其总部和办公室设在的黎波里[13]但由于2011年的利比亚内战,城市设施毁坏、政府分裂、货币通货膨胀官僚主义和腐败等问题,的黎波里经济和生活水平严重倒退,食物不能自给,学校、医院、机场、港口频繁遭袭,给的黎波里带来巨大损失。[13]利比亚内战期间枪支流失严重,的黎波里绑架、抢劫、爆炸事件频发,吸毒、酗酒人员上升,社会治安混乱,居民人均拥有2至3支枪,导致恐怖暴力事件频发。[9]
的黎波里历史上虽然几经破坏,但仍然保留了特色而又多元的人文文化和历史建筑,[10]因为海岸线海水清澈,建筑富有特色,的黎波里被称为“地中海美人鱼”。[11]的黎波里拥有众多阿拉伯传统文化建筑,如曼苏里清真寺(Mansouri Great Mosque)、卡拉曼利清真寺(Karamanli Mosque)和古尔吉清真寺(Gurgi Mosque)等,此外还有建于七世纪的红堡、罗马时代的马可奥勒留凯旋门等历史遗迹,卡扎菲时代修建的烈士广场和时钟塔也是该市的著名景点之一。的黎波里的海滩和露天市场也充满特色,因此的黎波里也被称为“沙漠中的旅游城”。[32][33]

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