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

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小说,是一种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形式,是四大文学体裁之一。它通过形象生动地描写、精细的语言表达和丰富的情节构思来展现艺术美感,同时还综合运用了各种表现手法来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小说”一词源自意大利语Novella”和法语德语、意大利语中的“roman”。[1][2][5]
在中国,小说的概念早在《庄子·外物》中便有所体现,而近代则受到了西方小说“novel”的影响。[2][6][7][8]日本,明治时期的小说形式并没有固定的分类和名称,称谓如“奇谈”、“情史”等多种,直到后来,“小说”一词逐渐被接受并普遍用来指代具有特定文体和结构的叙事作品。[9]在西方,小说被视作一种具有结构和组织的文学形式,旨在展示人类生活的真理。[1][2]
中国小说的历史悠久,自先秦时期起源于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史传。魏晋南北朝时期,小说开始丰富发展,出现了志怪、志人小说。宋元时期,话本文艺盛行,以白话口语叙事,更接近民众,为后来的小说和戏剧发展奠定了基础。明代,小说创作更为丰富多样,出现了讲史小说、神魔小说、世情小说和公案小说等各类作品。清代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的顶峰,以《红楼梦》为代表,也象征着古典小说从顶峰走向衰退,同时开始向近代和现代小说转变。[3][10][11]
西方的小说起源于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叙事诗中世纪的骑士传奇。文艺复兴时期印刷术的发明,西方市场上出现了通俗读物,到了17到18世纪,西方小说发展迅速,浪漫主义文学盛行,19世纪后西方小说进入现实主义时代,注重对社会现实的描绘,20世纪后,西方小说进入了一个多元化的探索时代。日本的小说则起源于平安时代的故事集,后来吸收了中国古代小说的日本物语文学兴盛发展,明治维新后开启了近代小说的探索,在经历社会动荡与西方小说的涌入,日本小说形成了自己的风格。[12][13]
小说作为文学的一种核心基础文体,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和社会影响。它不仅能记录与反映社会历史,还会融合当时的文化元素,为读者提供了审美愉悦和思考空间。小说不仅有审美愉悦与娱乐功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和审美追求,并且还有一定的思想批判作用与启发其他文艺形式等的功能,进而促进社会发展。然而,小说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因其内容具有娱乐性且质量良莠不齐,可能会使人沉迷玩物丧志对人身心发展产生不良影响。[14][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