垮掉的一代

二战后出现的美国文学流派
垮掉的一代(The Beat Generation)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文坛形成的文学流派,他们面对二战后美国令人压抑的生存情势而对现实生活厌倦,因此采取“逃避”态度,以极端叛逆的写作方式和生活方式表达他们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反抗,兴起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在五十年代达到了鼎盛。[1][2]垮掉的一代这个名称最早是由凯鲁亚克提出的。“Beat”一词在英文中指困顿不安、令人疲惫、一无所有,而凯鲁亚克将其延伸为“Beatitude”,意指这些对现实不满的年轻人通过个人的反抗,达到至福极乐的人生境界。[1]金斯伯格是垮掉的一代的核心人物,他将诗歌《嚎叫》进行公开朗诵,是垮掉的一代作为一个文学团队正式形成的标志。[3]
垮掉的一代有意识地选择了一种叛逆、癫狂的生活方式,[2]比如穿奇装异服、厌弃工业文明、酗酒、吸毒、偷盗、群居。[1]并且,他们把这种惊世骇俗、被美国公众所鄙夷的生活融进了文学作品中。[2]
文学史上,垮掉的一代被认为是后现代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影响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反文化潮的发生,[4]并对二战之后美国后现代文化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垮掉的一代”的主要文学形式是诗歌和小说。诗歌方面的代表作主要是金斯伯格的《嚎叫》《卡迪什》《美国的衰落》等;小说方面的主要代表作有凯鲁亚克的《在路上》《地下人》《达摩流浪者》《荒凉天使》《孤独旅者》等一系列自传体小说、巴罗斯的《赤裸的午餐》等。[1]其代表人物有艾伦·金斯伯格杰克·凯鲁亚克、约翰·克莱伦·霍尔姆斯、塞缪尔·克雷姆等。[4]

历史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那段时期的主流文化曾不顾一切的试图建立一 革新的牢靠的文化新秩序,然而在知识界却有一股强大的潜流抵制这种强硬的文化秩序,他们追求自发的艺术创作,反对扼杀人们心灵的力量,他们怀有渴求无序、狂欢状态的浪漫主义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