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伦·金斯伯格

美国籍诗人
艾伦·金斯伯格英语:Irwin Allen Ginsberg,1926年6月3日——1997年4月5日),亦译作金斯伯格,是美国诗人,以其在《嚎叫及其它诗》(1956年)中的标题诗确立了其在垮掉的一代中的领袖诗人地位,被誉为美国当代诗坛和整个文学运动中的一位“怪杰”。金斯伯格后来参与了20世纪60年代的“嬉皮士”运动,宣扬使用毒品的自由。在越南战争期间,他是一名主要的反战激进分子。

人物生平

艾伦·金斯伯格出生于新泽西州纽瓦克的一个犹太家庭,成长于纽瓦克附近的城市帕特森。他的父亲刘易斯·金斯伯格是一名学校教师兼诗人,而母亲娜奥米·莱维是俄罗斯移民和狂热的马克思主义者。金斯伯格是家中的次子,在青年时期,他就开始对政治问题如二战、工人权利等发表意见,并在《帕特森晨报》上发表了他最早的诗歌创作。他在哥伦比亚大学就读期间,与威廉·巴勒斯、杰克·凯鲁亚克结识,三人成为“垮掉的一代”文学运动的核心。金斯伯格抨击军国主义、经济唯物主义与性压迫,因其对药物、性与多元文化主义的看法,对官僚主义的反对,以及对东方宗教的开放态度,被视作“垮掉派”的灵魂人物。
金斯伯格的代表作《嚎叫》中描述了异性、同性性行为,当时在美国各州,同性恋行为因性悖轨法而被视作违法。因此,《嚎叫》在1956年被旧金山警方和美国海关查封,并在次年被指控为淫秽作品而遭审判,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法官克雷通·W·霍恩判定《嚎叫》并非淫秽作品,维护了出版自由和言论自由。金斯伯格是一位佛教徒,对东方宗教教义有广泛的研究,生活简朴,居住在纽约市东村的公寓里。他的最有影响力的导师之一是藏传佛教的丘扬创巴,他是位于科罗拉多州博尔德市的那洛巴学院的创始人。在丘扬创巴的推动下,金斯伯格和诗人安妮·沃尔德曼在1974年在那洛巴学院创办了杰克·凯鲁亚克无体诗学学院。
金斯伯格在1954年遇见了他那位当时年仅21岁的爱人彼得·奥洛夫斯基(Peter Orlovsky),奥洛夫斯基作为金斯伯格一生的爱人和伴侣直到1997年金斯伯格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