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礼

周代礼制
周代礼制,称之为礼乐制度,分礼和乐两个部分。礼的部分主要对人的身份进行划分和社会规范,最终形成等级制度。乐的部分主要是基于礼的等级制度,运用音乐进行缓解社会矛盾。前者是所有制度的基础和前提,后者是制度运行的形式和保障。[7][8]
西周王朝的国都是丰京和镐京,在历史上一起并称为“丰镐”,一说周公制礼作乐由丰镐开始,一说在成周,周公又与召公在洛水之旁营建了新都洛邑,周公完成了“制礼作乐”。[1][3]
记录周代礼制最为详备的著作是《周礼》,《周礼》又称《周官》,讲官制和政治制度,是儒家经典,西周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周公旦所著。[9]
周公制礼作乐,创建了一整套具体可操作的礼乐制度,包括饮食、起居、祭祀、丧葬等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纳入“礼”的范畴,潜移默化地规范着人们的行为。[7][10]
周礼目的在于以亲疏为依据,以等级为秩序,从而确定民众社会地位的尊卑,划分各阶层的等级秩序、权利、义务。其意义在于维护和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地位,加强周人血亲联系和维护宗法等级秩序,其本质是“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