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

中国历史时期
五代十国(907年-979年),是中国历史上上承唐代,下启宋代的历史时期。五代是唐朝灭亡后中原地区先后建立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的合称,同一时期在南方及河东地区存在着一些割据政权,主要有十个,《新五代史中将其合称“十国”。[1][9]
唐天[yòu]四年(907年),梁王朱全忠[a]唐哀帝李柷,唐朝灭亡。朱全忠随即称帝,建国号为大梁,定都开封,史称后梁,朱全忠即后梁太祖。后梁建立后,与各地割据藩镇的战争仍在继续。后梁龙德三年(923年),李存[]魏州称帝,建国号大唐,史称后唐,李存勖为后唐庄宗。同年十月,唐军攻陷开封,后梁末帝自杀,后梁灭亡。清泰三年(936年),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契丹称臣,起兵反唐。同年十月,石敬[táng]在契丹的扶持下在太原称帝,国号大晋,是为后晋高祖。同年底,后晋攻陷洛阳后唐灭亡。开近三年十二月(947年1月),契丹军攻入开封,后晋灭亡。次年二月,后晋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在太原称帝,未改国号。五月,刘知远率军南下,六月占领开封,改国号为汉,史称后汉,是为后汉高祖。乾祐三年(950年)十一月,邺都留守郭威率兵入京,次年称帝,国号大周,史称后周,是为后周太祖。显德六年(959年),后周世宗柴荣病死,其子柴宗训即位。次年正月,禁军将领赵匡胤发动政变,夺取皇位,建立宋朝,五代结束。[10]
唐朝灭亡后,藩镇割据的局面仍然存在,各地藩镇或名义上臣服中原王朝,或公开割据,其中统治时间较长的有十个,为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北汉,合称为十国。十国中前蜀、吴、闽、楚灭亡于五代,其余为北宋所灭。[11]
五代时期总体上来说战乱连绵、政治黑暗、经济凋敝,也有短期的恢复和发展,由于军事需要,这一时期的帝王多注重禁军建设,逐渐扭转了唐末以来外重内轻的局面,为北宋的统一和集权奠定了基础。十国为割据一方的藩镇,且多位于南方,统治期间较北方相对安定,因而社会经济受战乱的影响较北方小一些,各政权多发展农业、兴修水利,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较北方更为迅速。[12]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经济中心南移的重要节点。[13]五代十国时期的文化也有一定的发展,在史学方面,后晋刘昫等人编[zuǎn]了《旧唐书》,在文学方面,词这一文学形式进一步发展,“花间派”词人注重技巧,使词成为具有独立艺术价值的文学体裁,南唐中主李璟、后主李煜也是作词大家。[14]

名称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