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咏

北宋太宗、真宗两朝的名臣
张咏(946~1015年),原籍[]州甄城(今属山东),是宋初时期的杰出官员。他在太平兴国年间成功考中进士,随后逐步晋升至枢密直学士,并最终官至礼部尚书。在任职期间,张咏以清廉勤政、惠及民众著称,深受百姓的尊敬和喜爱。他和赵普寇准并列为宋初的三大名臣。[1][2][3]
据《宋史》记载,张咏年少时虽生活贫困、地位低下,但自信且不拘小节。太平兴国五年,他虽有机会成为进士首选,却主动让贤于名儒张覃,同年,他高中进士,担任鄂州崇阳县令,曾惩戒一村民,使其回归农耕,此事在当地传为佳话;淳化五年,张咏任益州知州,致力于改善民风、教化百姓,他上奏朝廷,主张宽厚待民,成功平息了农民起义;同时,他鼓励士人参加科举,推动当地学习之风。在教化百姓方面,他严惩造谣者,稳定了民心。[1][4]
咸平二年,张咏以工部侍郎的身份出任杭州知州,面对自然灾害和私盐贩卖问题,他采取宽容政策,释放了私盐贩,使杭州恢复了稳定。离任时,杭州百姓赠予他“土星图”,以表彰其勤政为民;咸平六年,张咏再次被任命为益州知州,他秉公职守,严于律己。他曾拒绝深夜开城门的内侍请求,坚守职责,维护了城内秩序。[1]
张咏曾上书请求斩杀丁谓王钦若,因此遭到排挤。他曾与杨亿等人有诗文唱和,虽然被一些人视为西昆派诗人,但实际上他的诗歌主体特色是真率自然,不刻意雕琢,与西昆派的作风有着显著的不同。[5]他擅长诗文创作,有《张乖崖集》十卷流传于世。[6]

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