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分布区以疼痛为主的综合征
坐骨神经痛(sciatica)是坐骨神经及其分支发生病变,如坐骨神经炎及卡压性病变,对坐骨神经产生刺激、压迫与损害,表现为坐骨神经分布区,大腿后部、小腿后外侧和足部以疼痛为主的综合征。[1]
坐骨神经痛以青壮年多见,单侧居多。疼痛常为持续性钝痛,阵发性加剧,也可为电击、刀割或烧灼样疼痛,行走和牵拉坐骨神经时疼痛明显。坐骨神经痛主要沿坐骨神经径路由腰部、臀部向股后、小腿后外侧和足外侧放射。坐骨神经痛根据病因分为原发性坐骨神经痛和继发性坐骨神经痛,原发性坐骨神经痛病因未明,可能与受凉、感冒,牙、鼻窦、扁桃体感染侵犯周围神经外膜致间质性神经炎有关;继发性坐骨神经痛是坐骨神经通路受周围组织或病变压迫或刺激所致,少数继发于全身疾病如糖尿病等。[4]坐骨神经痛的检查方式包括X线平片、脑脊液检查和电生理检查等,[5]根据病史、临床症状、体征等方式进行诊断。坐骨神经痛治疗方法可选择药物治疗(止痛剂如吲哚美辛、神经营养剂如维生素B1)、封闭疗法(普鲁卡因泼尼松龙等)、物理疗法(红外线照射等),[4]此外坐骨神经痛的诊疗常使用神经阻滞技术,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疼痛治疗。[1]
坐骨神经痛在各类神经痛中发病率高居榜首,其发病年龄广泛分布在20岁至60岁之间,尤以40岁左右的人群最为常见。一生发病率从13%到40%不等。意大利解剖学家多梅尼科·科图尼奥(Domenico Cotugno)于1764年撰写了第一本关于坐骨神经痛的专著,因此该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又被称为Cotugno病。[8]

病因

原发性坐骨神经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