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驯狐猴

灰驯狐猴
狐猴科(学名:Lemuridae)是哺乳纲灵长目的一科,主要分布于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科摩罗群岛。狐猴的鼻子短,耳朵大而尖,眼睛大;尾巴很长且呈弧形,外观类似浣熊的尾巴。属杂食性,以水果、昆虫及小型动物为食。狐猴科包括5属21种,体型差异很大,体长13-60厘米,体重60-3000克;尾长17-60厘米。狐猴科的物种面临着栖息地丧失、猎杀等威胁,多数物种已被列入濒危物种名录。

物种学史

约160万年前,马达加斯加是附着在非洲大陆的超级大陆冈瓦纳古大陆(非洲、南美、澳洲南极洲、印度半岛和马达加斯加)的一部分。随着冈瓦纳古大陆解体,马达加斯加岛离开非洲。有化石记录中的第一个像狐猴的灵长类动物出现在大约60万年前的非洲大陆,此后不久越过海洋进入马达加斯加。17-23万年前,该岛载着这些猴子继续向东漂移,马达加斯加从此将它们与大陆的灵长类动物隔离。由于这些高智能和自适应的灵长类动物在物竞天择的法则下,具有狐猴的血统的灵长类动物在世界的其他地方走向灭亡。

形态特征

狐猴体长13-60厘米,体重60-3000克;尾长17-60厘米,相当于或超过体长,尾毛密而长,多呈扫帚状;眼大;被毛浓密,且具鲜明的颜色;大型种类的吻部延长,形似狐嘴;外耳壳半圆形,或被毛浓密;后肢长于前肢,指、趾具扁指甲,较小的种类第二脚趾上是带沟槽而弯曲的爪;有36个牙齿,缺上门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