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鬼蛇神

文化大革命用语
牛鬼,牛死后的魂;蛇神蛇精死后的魂,与人相应,属于妖魔鬼怪。
最早源于毛泽东1955年3月《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一文中:“最近一个时期,有一些牛鬼蛇神被搬上舞台了。”(《毛泽东选集》第五卷,P416)。这是指传统戏曲中的鬼戏。1957年反右运动中借指右派,如“让牛鬼蛇神都出来闹一闹,”“这不叫诱敌深入,叫自投罗网”。1960年代则进一步泛指敌对势力:“让地、富、反、坏、牛鬼蛇神一齐跑了出来,而我们干部则不闻不问,有许多人甚至敌我不分……少则几年、十几年,多则几十年,就不可避免地要出现全国性的反革命复辟……”。(1963)“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治。过七八年又来一次。牛鬼蛇神自己跳出来。”(《毛泽东给江青的一封信(1966)》)在这些讲话或文章中,“牛鬼蛇神”的语义有对象和宽窄的变化,但都是作为负面社会形象而出现。

文革中的提法

陈伯达1966年5月31日接管《人民日报》,口授、修订的第一篇社论(6月1日)《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文中该词被用于指称“盘据在思想文化阵地上”的“资产阶级的‘专家’、‘学者’、‘权威’、‘祖爷’”,社论指控这些“大大小小的三家村’反党反社会主义黑线”,做“资本主义复辟的梦,……制造复辟舆论……争夺群众,争夺年青一代和将来一代”。这篇社论经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全国各地主要报刊全文刊载,该词便广为传播,流行于文革全过程。

涉及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