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威庙

广州市荔湾区龙津西路的庙宇建筑
仁威庙坐落在泮塘乡(今龙津西路庙前街),是一座专门供奉北帝的神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泮塘恩洲十八乡最古老、最大的庙宇[1][2]
仁威庙始建于宋代皇祐四年(1052年),当时称北帝庙,后因北方真武玄天上帝素有“神威”,所以改称“仁威庙”。另有一说是泮塘地处岭南水乡,素以种莲藕、菱角慈姑荸荠(马蹄)、茭笋等“泮塘五秀”而驰名,泮塘乡民为“感恩邀福于神以不致成灾”,对供奉的神像“奉祀信诚”而改称“仁威庙”。[1]
仁威庙历代多次重修、重建,在清乾隆年间同治年间都进行过规模较大的重修。现仁威庙广3路、深5进,另有东偏一列平房;平面略呈梯形,占地2200多平方米,坐北朝南,沿着中轴线建有头门、正殿、中殿、后殿,最后为后楼;左右为东、西序。[3]仁威庙于1983年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于2002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每年农历三月三北帝诞会在此举办盛大的民俗活动。[4]

建筑特色

仁威庙平面略呈梯形,坐北朝南,广三路深五进,另有偏东一列平房。前三进建筑,当中为主体建筑,东、西为配殿,第四进为斋堂,第五进为后楼。沿着南北中轴线,依次为头门、正殿、中殿、后殿和后楼,左右为东、西序。头门面阔11米,深8米。门外两侧各立一花岗岩石柱,柱头雕有石狮子,柱身雕祥云和二龙戏珠,线条流畅,形象十分生动,俗称为“龙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