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埭镇

苏州相城区下辖镇
[dài]镇,古名春申埭,又名埭川、埭溪,隶属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距苏州市中心约14.5公里,东与渭塘镇相连,南与黄桥镇、浒墅关镇接壤,西与无锡市后宅镇相邻,北与北桥镇毗邻。楚考烈王元年,以黄歇为相,封号春申君。埭为黄歇所筑,故名黄埭,镇以埭名,沿用至今。[1]秦属会稽郡吴县。汉、晋、南北朝时期,州、郡更迭,但属吴县未变。至唐武周万岁通天元年(696年),析吴县东北地置长洲县,随属。宋、元、明、清因之。1912年,复隶吴县,分属黄埭、东桥2多。1929年,分属吴县第十二区、第四区。1934年,分属吴县第六区、第四区。1941年,分属吴县第四区、第五区。1947年,分属吴县黄埭区、浒关区。1949年5月,仍属吴县黄埭区、浒关区。1950年4月,分属吴县黄埭区、浒关区。1957年3月,撤区并乡,设黄、东桥2乡。1958年9月,改为黄埭、东桥人民公社。1983年7月,改为乡。1992年8月,撤黄埭乡,置黄埭镇。1994年1月,撤东桥乡,置东桥镇。1995年7月,属吴县市。2000年12月,属苏州市相城区。2006年10月,东桥镇并入。[2]黄埭镇总面积56平方公里(2009年),总人口19.21万,其中外来人口13.13万(2006年)。先后获得国家卫生镇、国家生态优美镇、江苏省文明镇、江苏省卫生镇、江苏省科技示范乡镇等荣誉称号。[3]
2023年,黄埭镇被评为中国百强乡镇第70名。[4]

建制沿革

商末,周太王古公父长子泰伯、次子仲雍为避免夺王位纠纷,从陕西岐山下的周原南奔至吴,在梅里(今无锡市梅村)建立政权,国号勾吴”。黄埭属“勾吴”国。
武王伐纣后,建立周朝,封泰伯五世孙周章为吴王。周敬王六年(前514年),阖闾即位,苏州城北有齐门,黄埭在齐门外西北30余里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