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河

江西省第三大河流
抚河,鄱阳湖水系五大河流之一。上游因流经广昌县盱江镇而称盱江,东汉时中下游称汝水隋朝废郡立州,临川郡改为抚州,故名抚河,位于江西省东部。[1]
抚河发源于广昌、石城宁都三县交界处的广昌县驿前镇灵华峰(血木岭)东侧里木庄,干流自南向北流,经广昌、南丰、南城、金溪县临川区丰城市南昌县进贤县,在进贤县三阳集乡三阳村汇入鄱阳湖。主河道长348千米、纵比降0.111%。流域面积200平方千米以上一级支流10条,其中500平方千米以上一级支流4条分别为黎滩河、芦河、临水和东乡水。[1]
流域范围地处东经115°35'~117°09'、北纬26°30'~28°50'之间,流域面积16493平方千米,呈菱形,涉及江西省抚州市广昌、南丰县、临川区等11县(区),宜春市的丰城市,南昌市的南昌、进贤县,赣州市宁都县福建省光泽县共计16个县(市、区)。东邻福建省闽江,南毗梅江,西靠清丰山溪、沂江、乌江,东北依信江,北入鄱阳湖[1]
抚河流域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冬夏长、春秋短,无霜期274天。多年平均气温17.8摄氏度,极端最高气温42.1摄氏度(1971年)、最低气温零下12.7摄氏度(1991年),相对湿度79.2%。夏季风向偏南,冬季风向偏北,春秋季风向多变,平均风速1.8米每秒[1]
多年平均年径流量165.8亿立方米,4~6月径流量占全年50.7%,4~9月径流量占全年72.1%。干流上游受武夷山脉影响,支流临水上游受相山山脉影响,形成两个暴雨高值区,4~6月多受北方干冷空气与南方暖湿气流交绥影响。形成高空切变线和地面静止锋,出现长时间暴雨天气,形成全流域性洪水,24小时最大暴雨200~500毫米,一次隆雨过程300~900毫米之间。抚河干流78.6%的洪水发生在4~6月,特殊年份7~9月受台风影响出现暴雨洪水。历史上1876年、1912年发生全流域大洪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82年、1998年发生全流域较大洪水。一般洪水每3~5年出现一次,较大洪水10~15年出现一次。多年平均年输沙量152.5万吨,年内输沙量集中在4~6月,占全年68%;输沙量年际变化较大,最大年输沙量365.9万吨(1998年),最小年输沙量27.1万吨(1963年)。流域含沙量上游大于下游。[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