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帔

中国古代妇女礼服的一部分
霞帔是宋明以来重要的冠服之一,也称为“霞披”、“披帛”。它最早由南北朝时期的帔子演变而来,发展到隋唐时期被称为霞帔,其造型类似于现代常见的披肩。到了清代,霞帔被改制为背心式服装。霞帔最初是皇帝的妃嫔所穿着的,发展至宋代时,霞帔被划入命妇礼服的行列中,正式成为一种身份等级的象征。霞帔的制作工艺非常精细,常常使用绣花、刺绣等技艺进行装饰,以突显其高贵的身份。在清代,霞帔的样式和颜色也有所变化,但其地位和象征意义并未改变。霞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宫廷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起源发展

霞帔始于南北朝时期的帔,隋唐时期窄而长的帔演变成了披帛,逐步成为披在两臂之间、舞之前后的一种飘带。后来因为帔子看起来美如彩霞,固有霞帔之美称。
宋时,霞帔作为一种命妇礼服登上了历史舞台,它是唐代披帛的延续,并随品级高低的不同而有不同装饰。到了明代,霞帔形似两条彩带,绕过头颅,披挂于胸前,下垂一颗金玉坠子。明代时期,后妃和百官的妻子都披挂霞帔 。
清代,霞帔是汉人命妇穿用的,满人不穿,作用相当于男人的官服,满族命妇的朝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