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肩

古代置于肩部的装饰织物
云肩是妇女披在肩上的装饰物,是中国汉族服装重要的特征之一。[1]云肩也叫披肩,因其常用四方四合云纹装饰,并多以彩锦绣制而成,[]如雨后云霞映日,故称之为“云肩”。[2][3]
云肩在秦汉以前的文献尚无有关文字记载,从服饰款式看,其当受北方游牧民族观念的影响,是外来的服饰样式,其图象资料最早见于敦煌隋代壁画,已经中国化的观音菩萨身披云肩。至迟在唐宋时期,上层贵族社会服饰已经流行“五云裘”衣,云肩盛装了。明代的妇女将其作为礼服上的装饰,清代妇女在婚礼服上也用。清末,江南妇女梳低垂的发髻,恐怕衣服肩部被发髻油腻沾污,故多在肩部戴云肩。[1]民国之后云肩逐渐消逝,而转化为传统戏曲女性服饰造型的一大行头。[2]
中国传统服饰一般均为平面裁剪,唯有云肩是因人制宜,制作时根据女性身体的体形进行立体式的摆设再进行裁制,力求穿在肩头得体而有分寸。[2]云肩在中国服装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可研价值。[1]

简介

工艺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