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狸科

啮齿目河狸科动物
河狸科(学名:Castoridae)是啮齿目河狸亚目的一个科,现存仅1属2种,体肥,脂肪层较厚,体被绒毛,四肢短宽,后肢有力,后足趾间到爪生有全蹼,适划水;尾大,扁平,覆角质鳞片,起舵的作用;眼小,耳孔小,内有瓣膜,外耳能折起,可防水。半水栖。夜间及晨昏活动,善游泳潜水,能借助爪向上攀爬。主食树枝、树皮、芦苇等。早春发情交配,每年1胎,每产1~5仔。分布于欧洲和蒙古以及我国新疆青河县北美洲。河狸科包含多种化石物种,最早出现于始新世晚期,本科共有四个亚科,绝大多数物种已灭绝,现生物种只有河狸属(Castor)共两种(美洲河狸欧亚河狸)。

形态特征

体肥大,具较厚脂肪层,体被覆致密绒毛,耐寒,不怕冷水浸泡;四肢短宽,后肢粗壮有力,后足趾间直到爪生有全蹼,适于划水;尾甚大,上下扁平,覆角质鳞片,游水时起舵的作用;眼小,耳孔小,内有瓣膜,外耳能折起,以防水,鼻孔中也有防水灌入的肌肉结构;头骨扁平坚实,颧弓发达,颧骨特大,骨脊高起,身上固着发达的肌肉;共20枚牙,门齿异常粗大,呈凿状,能咬粗大树木,臼齿咀嚼面宽阔而具较深齿沟,从后向前咀嚼面更大,便于嚼碎较硬食物。河狸是中型的哺乳动物,体型较多数其他啮齿类大,习性为半水生,体表光滑且后脚有蹼状构造,尾巴扁平有鳞,有助于其在水中的移动。其门齿发达,齿列式为1.0.1-2.31.0.1.3。

演化历史

河狸科最早的类群为Agnotocastor属,分布于始新世晚期至渐新世北美洲亚洲。窄颅河狸属(Steneofiber),分布于渐新世至中新世的欧洲,是河狸亚科最早出现的类群,其牙齿尚不适合啃木头,显示此为本科较晚出现的特征。古河狸属(Palaeocastor)则分布于中新世的北美洲。更新世时本科出现了若干体型较大的类群,包括欧洲的大河狸属与美洲的巨河狸属,其中后者的体型与美洲黑熊接近,但大脑的大小只比现生河狸大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