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袍

蒙古族的传统服饰
蒙古袍,蒙古语称“特尔力克”。蒙古族民间传统服装。流行于今内蒙古自治区等地牧区。[1]
蒙古族服饰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史前时期。远在旧石器时代,人类就开始用植物的叶子将自己修饰一番,后来又取用打猎的兽皮做衣服。在北方游牧民族的岩画上,已经看出蒙古高原的古人类,在腰间围着一条短短的兽皮裙,头上插着长长的羽毛,配有粗拙的石环、骨饰等饰品。说明在很久以前,游牧民族就已经有自己的审美意向和审美追求了。[6]据《蒙古秘史》记载,羊皮短衣是古代蒙古族主要的服装。蒙古袍宽大袖长,领子较高,纽扣在右侧;其领口、袖口、边沿,常用漂亮的花边点缀。蒙古袍最适合牧区的生活环境,长袍肥大,乘马放牧时,可以护膝、防寒、避风。袖子长、领子高,乘马持缰时,冬季可以防寒,夏日可以防蚊,这是蒙古袍共同的特点。[3]蒙古民族服饰,是蒙古民族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从上古到蒙古汗国,从元、明、清到现在,随着历史的发展,历代蒙古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并不断吸收兄弟民族服饰之精华,逐步完善和丰富自己传统服饰的服饰种类、款式风格、面料色彩、缝制工艺,创造了许多精美绝伦的服饰,为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增添了灿烂的光辉。[4]
特尔利格分别为:单袍、夹袍、绵袍三种,平时穿着较朴素,节日装较华丽。十七世纪前都穿斜襟样式,后来喇嘛用斜襟式,俗人用弯襟式来区分。察哈尔蒙古袍分有马蹄袖和无马蹄袖两种。传统的苏尼特蒙古袍分为对襟式和方襟式两种。乌拉特蒙古袍分为开衩式和不开衩式两种。[2][3]
蒙古族服饰是内蒙古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也是蒙古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2004年,蒙古族服饰被列入国家民族民间保护工程试点项目, 2008年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7]

历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