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承天

南朝天文学家、思想家、音律学家
何承天(公元370年—公元447年),东海郡郯县(今山东郯城北)人,别名何衡阳。南朝刘宋时期天文学家、无神论思想家、音律学家。[1]
何承天幼年丧父,由叔父抚养成大。受母亲及舅舅的影响,何承天从小聪明博学,通经史百家之说。东晋隆安四年(公元400年),何承天入仕,担任南蛮校尉桓伟参军[2][3]几年后,何承天投到彭城内史刘裕谋士刘穆之门下,开始追随刘裕军事集团,并先后担任太学博士、世子征虏参军、西中郎中军参军、钱塘令等职。[2][3]刘宋建立后,何承天被任命为尚书祠部郎,后补为南台治书侍御史,并先后成为辅政大臣谢晦、刘宋名将到彦之幕僚[2][3]谢晦谋反失败被杀、到彦之北伐失败下狱,何承天皆被免罪,反被宋文帝重用,任尚书殿中郎兼左丞。刘宋元嘉十二年(公元435年),何承天被贬为衡阳内史。四年后,他回到朝廷,担任著作佐郎,奉命撰写国史,并先后任太子率更令领国子博士、御史中丞等职。晚年时的何承天因与谢元互相攻讦,被革去了功名,罚为白衣领职。[2][3][4]刘宋元嘉二十四年(公元447年),朝廷任命何承天为廷尉,还没就任,宋文帝又秘密将他调任吏部,何承天接受密旨后未就任,便因提前泄露旨意而被免官。同年,何承天病逝,终年七十七岁。[2][3]
何承天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的科学家,《元嘉历》和《十二平均律》代表其天文历算学和音律学的成就,对后世天文学和音律学的发展起了极大的影响;[5][6]“有无论”“形神论”等理论则是他哲学思想的主要表现,体现了何承天无神论唯物主义的哲学观。[7][8]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汤一介认为何承天在中国的天文历算史上有着一定的贡献。[9]中国当代学者颜炳罡则认为何承天最博学的学者之一。[7]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