谐谑曲

速度轻快、节奏活跃的器乐曲
谐谑曲又称“诙谐曲”,是一种节奏活泼、速度较快、富有生气、诙谐幽默的器乐曲[1],是在小步舞曲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成的。[2]
谐谑曲多为三拍子、复三段体,其中部富有歌唱性,常在交响曲等套曲中作为第三乐章出现。到十九世纪肖邦开始把它作为独立的器乐体裁运用,使其曲式结构有所扩大,段落间的对比更加强烈,赋予谐谑曲以独立作品的意义。[1]
谐谑曲的每小节可按一拍演奏,强弱对比鲜明。[3]代表作品有肖邦的《第三谐谑曲》。[4]

简介

标题音乐就是附有标题以说明内容的器乐作品。如法国作曲家杜卡的《小巫师》,就是一首谐谑曲体裁的标题音乐作品,作品的标题取材于歌德叙事诗。在谐谑曲的引子中,慢板和快板交替出现,表现一种神秘的气氛和小巫师淘气的性格。圆号和小号用阻塞音吹出咒语主题,扫帚站起来准备取水。谐谑曲的主要部分是三拍子的,快板,描写扫帚取水、大水泛滥和小巫师急躁的心情。音乐不仅速度很快,而且用了“三小节的节奏”,显得分外活跃。所谓“三小节的节奏”,就是每三小节有一个强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