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钳蝎

中国蝎群中分布最广泛的种类
东亚钳蝎(Buthus martensii)是中国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一种钳蝎科动物。它通常在农村被饲养用作药用,而不作为宠物。东亚钳蝎的身体可分为头胸部、前腹部和后腹部三部分。头胸部和前腹部合在一起形成扁平长椭圆形的躯干部,后腹部则呈尾状。整个身体覆盖着高度几丁质化的硬皮,形状类似琵琶。东亚钳蝎是肉食性动物,以各种节肢动物为食,如蜘蛛、小蜈蚣蟋蟀蝗虫幼虫等。它喜欢栖息在多石砾的山坡、洞穴和墙缝等隐蔽处,尤其喜欢生活在较旱的中性土壤中。东亚钳蝎是一种变温动物,其生命活动易受外界环境温度的影响。当室外温度降至10℃以下时,它会进入冬眠状态,直到气温上升至16℃以上才会苏醒。由于人为捕捉过度,东亚钳蝎的野生资源日益减少,因此保护野生资源和进行人工饲养的研究变得十分重要。

简介

千百年前它被人类封为“五毒之首”,若干年后它还只能在黑暗里爬行,因为它怕光、怕水、更怕风……人类怒叱它的凶残,它却找不到机会说辨,因为自己的幼子也逃不出它的双钳。
东亚钳蝎,是在我国蝎群中分布最为广泛的一种。体型不大,只有成人拇指般大小。属变温动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冷血动物。蝎子自古被树为五毒之首。是因为它天性凶残狠毒,传说母蝎会把刚出生不久的幼蝎吃掉,人们也常用蝎子比喻恶毒的妇人。加上丑陋的外表,可以说蝎子几乎到了人见人打的地步。虽说被它蜇到的确疼痛难耐,叫人痛苦不迭;虽在一些地方把它视为不祥之物,让人心存忌惮。但蝎的本性并不是我们潜意识中的那般贪婪,母爱也同样洋溢在它身边。

生物学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