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战四平

1946年发生于四平的战役
四战四平是东北解放战争中的一场重要战事,为东北解放战争乃至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坚实基础。[1]1946年至1948年,国共两党在东北交锋,在四平先后发生了4次激烈战事。[2]
1946年3月,东北民主联军以6000兵力速战速决,全歼驻守四平的国民党辽北省地方保安部队3000人,四平保卫战的序幕也由此徐徐拉开。此谓一战四平,又称四平解放战。随后,国共双方20余万大军在四平城郊百余里防线上阵地对垒。以伤亡8000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1.6万余人。一个月后,暂居劣势的东北民主联军主动撤出四平,移师北满。此谓二战四平,又称四平保卫战。1947年6月,东北民主联军先后投入3个纵队强攻四平,以伤亡1.4万余人的重大代价夺下了大半座城市,此谓三战四平,又称四平攻坚战。1948年3月4日,东北人民解放军(东北民主联军改称)以10万兵力再攻四平,3月12日发起总攻后,1.9万余名国民党守军腹背受敌,一昼夜间全军覆没。次日,四平即告解放。最终以东北人民解放军辽沈决战的全胜而告终局。所谓四战四平,又称四平收复战,此战的胜利,拉开了辽沈战役的序幕。[2]
四平地处东北中部,三条铁路交汇于此,是当时由沈阳方向进入东北的唯一的门户,是国共必争之要地。四平因此成为东北民主联军国民党军反复角逐的战场,四次血与火的较量极大锤炼了东北民主联军战士百折不挠的意志。[1]

战争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1945年8月9日,苏联政府对日本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全面对日作战。8月11日,八路军总部命令吕正操部、张学思部、万毅部、李运昌部挥师出关,对日伪军队作战,收复东北。8月14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共中央派干部、军队陆续开赴东北,建立东北根据地。1945年11月,中国共产党已有10万余军队、2万干部到达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