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像山

中国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大像山位于中国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城西南,东距天水麦积山石窟100公里,西距武山水帘洞石窟40公里,因依山而建的唐代石胎泥塑大佛而得名,甘谷大佛为释迦牟尼佛,大像山自从以大佛闻世更名后,世人一直沿称大像山。[1]大像山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石窟文化遗存,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截至2023年,大像山总长1.5公里,建设控制地带640亩,现存洞窟22个,面积554平方米;木构建筑15处,面积3903平方米;全山共有壁画242平方米,大小塑像110尊,其中汉白玉雕像6尊,木雕塑像4尊,铸造像1尊。[4]
大像山始建于北魏(公元386-577年)时期,主体建筑大佛窟开凿于盛唐时期。 大像山自下而上,依次为山门、土地庙、梅葛殿、太昊宫观音殿千佛洞、接引佛殿、文昌宫鲁班殿、关圣殿、永明寺、双明洞、大佛殿、天爷殿、三圣殿等。[5]

历史沿革

名称由来

大像山之得名,因山巅修凿大佛像而来。甘谷大佛为释迦牟尼佛。大像山自从以大佛闻世更名后,世人一直沿称大像山。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在深入研究了佛的出生、历史、典故后,根据释迦牟尼“乘象入胎”的传说,认为起名大象山更为确切。虽仅一字之差,且同音,但意义深远。从此大像山景正式命名为大象山了。1981年9月10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将大象山石窟正式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拨专款进行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