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定律

用来描述印欧语语音递变的定律
格林定律(Grimm's law)[1],又译格林姆定律或格里姆定律,是一项用来描述印欧语语音递变的定律,由格林兄弟之一的雅各布·格林(Jakob Grimm)提出[2][3]
1806年—1826年,德国语言学家雅各布·格林编写了4卷巨著《德语语法》,提出了印欧诸语言语音演变的规则,后人称之为格林定律[3]

简介

从1806年开始,格林兄弟就致力于民间童话和传说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出版了《儿童和家庭童话集》(两卷集)和《德国传说集》(两卷)。雅科布还出版了《德国神话》,威廉出版了《论德国古代民歌》和《德国英雄传说 》。1806~1826年间雅科布同时还研究语言学,编写了4卷巨著《德语语法》,是一部历史语法,后人称为日耳曼格语言的基本教程。在《德语语法》1822年的修订版中,他提出了印欧诸语言语音演变的规则,后人称之为格林定律。他指出,在印欧语系中日耳曼语族历史上,辅音分组演变,在英语低地德语中变了一次,后来在高地德语中又再变一次。事实上,格林定律只是大体上正确,后来由K.A.维尔纳加以补充。1838年底格林兄弟开始编写《德语词典》,1854~1862 年共出版第一至三卷。这项浩大的工程兄弟俩生前未能完成,后来德国语言学家继续这项工作,至1961年才全部完成。

具体内容